>
南阳历史文化名镇(村)系列推广展示活动之二十二:新店乡(二)
时间:2024-02-10 浏览量:2685

隐山:

    隐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境内。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209米,面积15平方公里。原属南阳县新店乡管属,现在为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它北邻方城县博望,东邻罗堂村,西邻阡陌营,南邻彭营村,刘家荒村,是一座独立的小山,四周都是平原,方圆大小几平方公里。说起隐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山的来历还得从头说起。1900多年前,王莽带领大批军队住在宛城,要消灭准备造反的刘氏宗亲特别是领头的刘秀。

隐山5

    一天,通令兵上报王莽说:“查实得知,刘秀骑了一匹马坐船渡白河上岸(现在的竹园寺)向东逃去。”王莽接报后即点兵离城追赶,并准备截住刘秀捉拿归案时天下大雨,泥泞难走,刘秀向南看去,一大队莽军正向他赶来,已走到一个柿园林(即新店的大柿园)处,相距只有2里多路,刘秀也已走到一片树林处,自语道:“这里一片平川,无藏身之处,要是有一座山该多好啊。”话音刚落,只听前边大地隆隆作响,几里的地方一直往上长,大约长到几十丈高停了下来。刘秀看着前边长出的山十分奇怪,便拉马上山,再一细看,上边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洞,随即人马一同进洞,刚入洞口就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将洞口堵住。

    此时莽军赶到,传令将士四处查找,在山上翻了个遍,也未发现刘秀的影子。无奈只好撤兵,再说刘秀在洞内美美地睡了一觉,顿感身上轻松,听到外边已没动静,便起身来到洞口,轻轻一推,石头竟然就滚下山去。刘秀拉马在山上转了一圈,宝马在山中拉了一泡尿,还打了一个滚,并在一个石头上留了一些马蹄印,后来刘秀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此山此洞的救命之恩,就封该山为“隐山”,封山洞为“藏皇洞”,那块从山洞滚下的大石叫“保皇石”,周围人们得知平地长出个山都觉得奇怪,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来观看,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刘秀宝马拉尿的地方一年四季不断水,不管天旱多长时间,哪里都有水,人们给那里起了个名字叫“马尿儿坑”,石上边还有马蹄印,打滚石,石上还有类似马毛的印迹传说归传说,故事归故事,此事南阳人都讲得真切。

隐山3

    不过从1975年起地矿在隐山勘探,查出山内有大量优质耐火材料--蓝晶石,80年代就有人在上边开挖,1990年后南阳地区、新店乡都进行了大规模取矿开挖,上边的古迹已不复存在。整个山体变动,仅余一座黄土坡,显得荒凉破败,更别说绿意盎然的丛林和传说中关公上马的巨石和磨刀石等景观了。

隐山4

    山脚下散乱栽植着柿树、刺槐等,农作物有玉米、红薯、大豆等。这里往北15里即是方城县博望镇,据村里人说,原来隐山南山头有座青霄观,北山头有座昭烈庙。昭烈庙是传说刘备在火烧博望之役时登山观察指挥战斗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刘备而修建。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第一次重修昭烈庙是在明洪武年间。史书中还收录了三篇庙观记:《重修南阳城隍庙记》、《重修隐山昭烈庙记》和《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明时,昭烈庙与城隍庙、武侯祠并置,可见其地位非同凡响。昭烈庙毁于“文革”,现在村人把昭烈庙和青霄观合二为一,重建于山脚下。

app=25&f=JPEG&fm=173&fmt=auto&u=2765768861,4078184100

    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的记载:“隐山在县北四十里,世传曹操追刘先主至此,先主遁去。”东汉末年,诸葛亮出山第一计"火烧博望坡",曹操追刘先主至此,诸葛亮让刘皇叔带领将士们隐蔽在此山,故后来称隐山"。历史上王莽与刘秀之间的争斗确实在此发生过。据有关史志记载,西汉新朝三年(公元二十二年)十月,刘秀因不满王莽篡权,率领义军数千人起兵南阳,与王莽殊死拼杀一年多。其中有几次遭到王莽军队的围攻堵截,险些全军覆没,后皆因刘秀的机智而脱险,直至公元二十三年十月三日王莽被杀而结束战斗。

重见天日的石碑群2

隐山2

    山的西边有一个夏饷铺村,名字由来出自三国故事,夏是当年曹操的大将夏候淳,饷是指粮饷。传说是当年曹操占宛城,夏候淳将军队的粮饷存放在此。就是这个夏饷铺村,还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老将的故里,村旁至今仍留有演武厅、饮马池、灌花井等遗迹,另立有“季汉后将军刚候黄忠故里”石碑一通。

158195567_4_20190406094624956

    山东有个村庄叫大苏庄,是三国时候刘备送徐庶到许昌,走马荐诸葛的地方。山北有个梅林铺村,则是三国时期曹操征宛城时,道上短水,将士们长途跋涉、口渴难耐,找不到饮水,军心涣散。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指着前方一个地方大呼“喂,前边有个梅林,梅子又酸又甜!”众将士听到酸梅,不由口流涎水,干渴消去,士气大振,队伍又加快了行军速度,火速向宛城进发。从此,曹操所指的地方建村就叫“梅林铺”。成语故事“望梅止渴”,流传至今。山下还有大军帐、小军帐的自然村名,可能皆源于三国曹操或刘备军队驻扎的地方。

    这座山,沃野平夷,矗然而起。高二里许,麓六里余。东绕清河水,西傍白洮河,白水豫山襟峙,其前层峦远嶂,环其左右。山则岿然中立,似有独显其秀之象,二龙戏珠之势,双目观宇之姿。二黑巨门星,五行属土,代表母亲。厚德载物,育载万物,她慈母般地爱护着宛地人们。

    山顶原有三石,景观独特。一曰磨刀石,传关羽常在此磨青龙偃月刀。大战前夕,他对着石头说:“天公若保佑我军取胜,宝刀即能劈开此石!”言毕,持刀三劈大石,石裂开三道缝,从此保留下来。博望之战中,关羽一柄青龙偃月刀,杀得曹军人仰马翻,夏侯惇望风而逃。二曰马尿石。四只马蹄支起一黑色石头,状若骏马,马屁股后石缝里呈黄色状。传系赤兔马在此撒尿所致。三曰马打滚石。山之东坡,有一平展光滑石板。传赤兔马常在此打滚,马头朝南,马尾朝北,连马鬃都异常清晰,惟妙惟肖。

夏响铺黄忠故里:

ab567456e367451ca4550e8c93ba470b   

    夏饷铺村,南阳的一个普通村庄,位于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老街正北3公里处,相传是宛郡西部山区和周边平原区柴、草集散地,原名叫“柴里店”。公元196年,魏将夏侯惇在此大量囤积粮秣给养物资,村子因此而更名“夏饷铺”。

    夏饷铺村,也不算普通。历史上属于文物集中区,夏饷铺遗址、襄汉漕渠就在附近。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在水沟中发现了“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通。2012年4月,一个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鄂国贵族墓葬群在位于村北1公里处的南水北调干渠施工中被发现、发掘——这是南阳乃至河南考古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发现,共清理西周晩期至春秋早期墓葬60余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部分青铜列鼎、铜簋、铜鬲等上有“鄂侯夫人”“鄂侯”“鄂姜”“鄂伯”“上鄀太子平侯”“围侯”等铭文。它的发现与发掘,破解了西周鄂国并未消亡的“历史悬案”,改变了史学界对鄂国历史变迁的传统认知与判定,学术意义重大,入选201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夏饷铺是三国时蜀将黄忠故里,黄忠追随刘备,战功卓著,被任征西将军、后将军,加封关内侯,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齐名,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死后谥号“刚侯”。村里有黄忠祠,祠内现存清宣统二年“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通,祠内敬祀黄忠塑像,“忠勇付汉室,情谊比桃园”的横幅,高度概括了五虎上将之一黄忠波澜壮阔的一生。黄忠祠目前是南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w700d1q75cms (3)

    说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黄忠,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三国演义》当中,黄忠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武艺高强,曾经与关羽有过数次单挑,不分胜负,足见其武艺之高强。此后,黄忠又随刘备先后参与益州争夺战及汉中之战,屡立奇功,是与关羽、张飞等人齐名的悍将。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黄忠也以勇猛著称。定军山一役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就是黄忠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

    黄忠年轻时,正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军阀割据,中原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当时,家乡南阳一带为军阀刘表据有。在刘表以及当地世家的治理下,祸事较少。

    年青的黄忠在这个相对安宁的环境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他为人忠厚,勤劳良善,家境还算殷实。平日里播种收获,砍柴打草,耍刀射箭,习武防身。到了成家的年龄,姿容英俊、身材伟岸、相貌堂堂的黄忠娶了一位好媳妇,养了一个好儿子。娇妻美子,男耕女织,这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黄忠过得有滋有味。若能一直天下太平,黄忠大概也就这样儿孙绕膝幸福终老了。

    然南阳虽略有偏僻,终究也非世外桃源,悠然所见的独山脚下也狼烟四起。丰腴的南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烧毁了黄忠温馨的家园,习武的校场成了厮杀的战场,鸡鸣狗叫的村庄不时战马嘶鸣。

    好在黄忠不是一无所长之辈。虽然年轻的黄忠没什么建树,但韬光养晦会等待的是厚积薄发。时势造英雄,一旦有了机会,就会脱颖而出一鸣惊人的。平日练就的功夫正当用时。

    凭着在圈子内一定的知名度,黄忠背井离乡,挈妇将子躲避战乱,投奔汉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去了。

    什么时代最重要的都是人才。刘备三顾茅庐,曹操不拘一格,各方掀起人才大战,招贤纳士。刘表对前来投奔的黄忠颇为赏识,封他为中郎将,并派他到前沿阵地,跟随亲侄子刘磐(pán)共守长沙攸县,拱卫荆州。

    就这样,这位顶级武将在巅峰状态时,为刘表戍边,防御江东孙氏的侵犯。

    再说刘磐也算是一方才俊,才被刘表放到这重要岗位。江东孙氏觊觎荆襄一带由来已久,时常骚扰过来,刘磐几无招架之力,穷于应付,不胜烦恼。而黄忠的加盟,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局势。几次小规模的较量后,江东方面也不敢轻举妄动。

    黄忠平日里闲暇,常和刘磐小酌,兴起时也会越界江东狩猎,搞得江东颇为头疼。为了对付黄忠,江东把自家最猛的大将太史慈派来镇守。要知道,这位太史慈可是单枪匹马能从黄巾军包围中杀出杀进,一手弓箭指哪射哪,但这黄忠就像是加强无双版的太史慈,挥舞的大刀使太史慈只有招架之力,无敌神射手技压太史慈。双方曾于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交战于艾(今江西修水)。这两位战将最终使荆州与东吴势力在南方呈均衡态势,才有北面孙权与黄祖安心地大战好多年。

    此时的黄忠在本土作战战无不胜,但尚未进入全国英雄排行榜。在这豪杰并起的时代,黄忠淹没于江湖,究其原因,大概是:

    首先荆州偏于一隅。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思想保守,满足于相对安逸的环境,不去开疆拓土争天下,无心也不敢参与中原角逐,致使黄忠这样一位无敌大将,没有与高手过招的机会,无法像张飞、典韦他们那样在战乱中脱颖而出。就这样,黄忠的青春勃发之时在荆州蹉跎了岁月。

    其次性格决定命运。黄忠有一身好武艺,但为人低调,性格内敛,不事张扬。又因家事缠身,颠簸生活中体弱多病的儿子不幸早夭,妻子伤心过度,也撒手人寰。黄忠也是性情中人,悲伤欲绝,心灰意冷,没了斗志。多亏了刘磐,每日里邀他散心,喝酒,打猎,骚扰江东,陪他渡过难关,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黄忠归依刘备后,极力推荐赋闲在家乡攸县的刘磐。刘磐被委以重任,掌管长沙郡。当然,这是后话。

    这样的日子,直到刘备取荆州,战乱蔓延到长沙,黄忠才被刘备挖掘出来。若非魏延苦苦相劝,刘备拿出三顾茅庐的精神亲自登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黄忠也未必会出山。

    最后,时代大环境湮没了黄忠的才华。汉朝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时代,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被世家大族把持,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得有个好出身。黄忠出身一般,自然得不到重用。直到汉末黄巾之乱,国家分崩离析,可谓乱世出英雄,英雄不问出处,寒门俊才终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降曹。

    曹操收了荆州后,听闻黄忠大名,临时任命黄忠为裨将军,虽然级别不高,可要知道这可代表正统,在长沙郡仕官,驻守原地,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这样,黄忠又效力新主人。黄忠既然效力曹操,虽说时间不长,但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这年,争夺汗鼎的赤壁大战后,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挟赤壁之战之余威,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亲自领兵,乘虚南下,要平定南郡。

    攻打长沙时,发生了一场鏖战,业已年迈的黄忠才算进入到这个高层次竞争,参与角逐,进入众人的视线。

    刘备命关羽收长沙,长沙郡太守韩玄,派黄忠出城迎战。

    此时的关羽尚未领教过黄忠的厉害,以为黄忠老矣,饭量不大。坚辞军师给的三千兵马,率领五百校刀手在长沙城下,与老黄忠首战一百回合不分输赢,关羽对黄忠刮目相看。第二日再战时,黄忠因马失前蹄被掀于地,关羽敬佩黄忠,刀下留人。三战时黄忠感恩于关羽的义气,只用箭射中关羽盔缨跟。

    要知道黄忠堪称三国第一神射手,箭法可比吕布的辕门射戟,赵云的江上射帆,当时黄忠若要取关羽性命不是难事。关键时期,黄忠与关羽都手下留情,惺惺相惜,彰显二人义薄云天之气概。

    城上观战的太守韩玄认为黄忠与关羽暗通款曲,要斩杀黄忠。关键时期,魏延斩杀韩玄,救得黄忠一命,投降刘备。

    另据说,黄忠在刘备平定南郡时还得到一把刀,颜色如血一般的红色,曰赤血刀。在日后汉中战夏侯军队时,黄忠用此刀手刃敌兵无数。

    长沙一战,黄忠别过曹操,改换门庭,归了刘备。从此后,这位年已花甲的老将终于站到了人生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人生大剧。

    伯乐刘备发现了千里马黄忠,这行将锈腐的宝刀终于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闪耀出熠熠逼人的光芒。他胆惊河北,威震蜀中,为刘备奠定蜀汉立下赫赫战功。

    有人甚至说,若黄忠早出来二十年,天下怎么分还不可知呢!

    黄忠跟随刘备军队入川。那时的黄忠,已是位经验丰富而沉稳的老将,但还算不上名将。刘备不缺名将,就少黄忠这样能认真带兵打仗的中层将领,加上在入蜀过程中表现积极的魏延,这两人构成了刘备入蜀的中坚力量。

    虽年逾花甲,白发苍苍,但老骥伏枥,战场上依然是仰天长啸,手起刀落。黄忠的人生终于到了巅峰时期,英雄迟暮,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绽放光彩,谱写华章。这点,老将廉颇徒有羡慕情。

    黄忠跟随刘备,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独当一面,几次重要战役,奠定了黄忠的地位。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进驻葭萌(今四川广元),黄忠随军行进。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yīng)率兵自葭萌向刘璋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会合。黄忠一路攻到涪城。作战时,“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陈寿语)。刘璋派遣部将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又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投降。

    第二年,黄忠随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黄忠又随刘备出征,进驻阳平关(今陕西阳平关),在汉中与曹操军对峙。

    第二年,黄忠定军山立功。

    刘备北攻汉中,进击定军山。

    定军山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对战魏国的一场大捷。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面对着曹军将领夏侯渊的精英部队,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曹操麾下身经百战的名将夏侯渊拦腰斩断。 夏侯渊是曹操留在汉中镇守的主帅,他的死使得曹魏在汉中的守军一时间群龙无首。

e0d2e99ce779412292181c1f87c4e0e9

    黄忠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将军。自此,黄忠进入全国排行榜。

同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此时黄忠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被并称为蜀国“五虎上将”,黄忠名列第五。

    这位黄将军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老。他的“老”是真的老,年纪大。 黄忠出场时,诸葛亮就说他年近六旬。

    随着年纪的增长,黄忠的“老”也成了他上阵杀敌的一大障碍。

    葭萌关之战。诸葛亮说:“汉升虽勇,争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将军年近七十,如何不老?”

    刘备汉中称王。高傲的关羽对黄忠得的赐封不满,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关羽也嫌弃他太老,羞与为伍。

    不仅领导和同事们对黄忠的“老”感到担心,对手也因这员老将出马讥笑蜀中无人。称黄忠是“老贼”。   

    老,是真的老了,但老有所为。一千多年来,黄忠已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民间不是有:”老将赛黄忠,小将塞罗成”之说么?

    黄忠性格内向,重情义,高傲,易中激将法。把准他脉的刘备、诸葛亮多次使用激将法,故意讽刺其老迈,黄忠每次都乖乖中计,并甘之若饴,奋战建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被东吴所擒,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荆州丢失。

    刘备起兵七十五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黄忠被任命为前部先锋。只因刘备感叹军中无将,说了一句“老者无用”,黄忠的爆脾气就上来了,带着亲随来到前线杀敌。

    两军阵前,黄忠大喝:“今虽七旬有余,尚食肉十斤,臂开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马,未足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迈无用,故来此与东吴交锋,看吾斩将。老也不老。”

    斩敌退兵,全胜而回。斩杀东吴将领史迹、击败潘璋后,不服老的黄忠脑子一热,继续率军猛冲,且不让别人助战。这就有点老糊涂了。

    一阵厮杀后,黄忠最终中了敌军的埋伏,被一箭射中肩窝。

    黄忠老了,尽管他不愿意承认,但这是残酷的现实。毕竟年事已高,年老血衰、被救回军营中后,箭疮痛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不治而亡。时年七十五岁。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无可奈何花落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少豪杰面对苍天呐喊想再活500年。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任谁也逃不过这天地轮回。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

158195567_8_20190406094625909

    纵观黄忠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早年蜗居家乡;成年投奔刘表;曹操南下,一度效力曹操;赤壁之战后,归附刘备,为蜀汉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这位战绩卓著的猛将结局如何,文艺作品的描述与真实的历史差别甚远。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中,黄忠以七十五岁的高龄亲临战场,与东吴大将潘璋展开单挑,结果被潘璋部将马忠一箭射中,当晚不治身亡,最终刘备将其灵柩运往成都安葬。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黄忠的结局与小说却截然不同。据《三国志•黄忠传》载,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黄忠也因在汉中战场功绩卓著并任命为后将军。但令人遗憾的是,一年之后,黄忠便去世了。从这段记载来看,黄忠应该是因病去世,而非死在战场,更不可能是在去世三年后才爆发的夷陵之战中被马忠射杀。

w700d1q75cms (4)

    黄忠死后,其长眠之处在哪里呢?这一点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在三国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认为黄忠长眠在他的故乡南阳,也有人认为黄忠的墓地就在蜀汉的国都成都。

    到了清代同治年间,有关黄忠墓地的争论似乎有了一个定论。据《成都县志》载,清代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门县令刘沅在成都西郊鸡矢树一带购置土地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墓葬,墓碑上写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由于黄忠当时被追谥为刚侯。因此,刘沅判断这个墓葬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的墓地。

黄忠

    此后,刘沅与乡绅们一起出资重建了黄忠墓,在墓旁修建了黄忠祠,又塑了黄忠的雕像。其子刘桂文还撰写了一副联文:“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对,有此祠高。”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黄忠墓遭人为破坏,墓碑及墓地皆荡然无存。

    那么,《成都县志》中记载的成都西郊鸡矢树的黄忠墓地是不是黄忠真正的长眠之处呢?到了1995年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考古挖掘工作。到了199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和挖掘,并因此撰写了“成都市黄忠村遗址年度发掘的主要收获”,后来又将此次的考古发现刊登在2001年的《成都考古发现》上。不过,此时该地的名称早已不是清代的鸡矢树,而是被改名为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办黄忠村。

    据“成都市黄忠村遗址年度发掘的主要收获”一文介绍,考古人员在此次挖掘中发现灰坑300多个,墓葬25座,窑址16座,灰沟10余条,房基9座以及砾石堆积等从出土的文物判断,这些墓葬的年代可以远至西周时期,最晚的则在宋代,其中也有汉末三国时期的墓葬。

    那么,在这25座墓葬当中有没有黄忠墓呢?从突出的文物来看,并没有发现可以确认的文物。众所周知,确定墓主人身份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物品便是墓主人的印章。如黄忠生前曾经担任过后将军一职,按常理在墓中就应该发现“后将军印”之类能够证明身份的印章。但是,在这些墓葬中均未发现印章。

    除了印章之外,还有一个物品能够证明黄忠的身份。这便是黄忠生前的兵器——一把宝刀。关于这把宝刀的记载见于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据该书记载,黄忠归顺刘备不久,刘备就赠送了一把宝刀给黄忠。黄忠使用这把宝刀,在定军山一役中斩杀夏侯渊,立下奇功。

    那么,这个宝刀的下落如何呢?按照史料记载,由于黄忠在世期间其子黄叙就已经去世,黄忠一门也因此断了香火。因此,这把宝刀很可能作为随身之物陪葬。但在此次挖掘中也没有发现这把宝刀。

    既没有印章,也没有随身的兵器——宝刀。因此,这里究竟是不是黄忠真正的长眠之处依然是个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