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回顾|“大美南阳 少年行” ——走进南阳医圣祠博物馆
时间:2019-12-24 浏览量:15319

        医圣祠,位于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12月21日,“大美南阳  少年行”栏目带领40名小读者和5名家长志愿者走进医圣祠去倾听“饺子”的来历,看看著名的《伤寒杂病论》,感受张仲景的医者仁心。

       上午九时许,大家排好队秩序井然地进入医圣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故中医黄竹斋老先生所著的《医圣张仲景传》。两侧分别刻着著名学者任应秋给《张仲景传》写的一幅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救人。照壁后面刻有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的续言。大家跟随讲解员走过照壁,看到了一座表情庄重,深想苦思的张仲景石像,大家满怀崇敬之情瞻仰了石像!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医圣张仲景的生平和他在古代中医研究方面的贡献……石像的两边有两条长廊,长廊的花岗石上刻着许多医学知识,还有十大名医的塑像:他们有的和张仲景一样苦思;有的背着药筐准备上山采药;有的则是慈祥地站在那里,可能是在不厌其烦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吧?总之是形态各异。

      穿过一道朱红色拱形的门庭,就到了医圣祠的后祠,这里长眠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张仲景,大家在医圣的墓祠前庄严地三鞠躬,并跟着讲解员齐诵《医圣颂》。"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传;神农尝百草,黄帝启医源。东汉张仲景,济世救民难;辨证立八纲,大论著伤寒……”伴着同学们荡气回肠的《医圣颂》,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悬壶济世的那个年代……

        在这里,我们还学习到了“饺子”的来源,知道了饺子是张仲景爷爷为了给人看病发明的,刚开始的饺子里面包的是中药,叫做“娇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后来经过改进,才形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美味饺子,又称“水饺”。

       最令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孩子们知道《伤寒杂病论》不仅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中医医学,而且早在唐宋时代就已经远播海外,成为许多亚洲国家医学渊源,是中国古代经典中少有的一个永恒话题。至今仍然代表者中华医学的最高成就,并且对世界中医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实践,都有着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医圣祠的参观学习,使同学们近距离和家乡的历史名人对话,亲临现场感受中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同学们再次激起爱祖国、爱家乡、爱南阳的思想情感!